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为何扩大气候出资国范围的倡议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应者寥寥?

Laetitia Pettinotti

根据最近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或称“第29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9)通过的协议,较为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将获得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万亿)的气候融资,但这些国家认为这笔资金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瑞士曾提议通过扩大为气候议题提供资金的国家范围来增加融资总额,然而最终无疾而终。智库机构“海外发展研究所”(ODI Global)的研究员莱蒂西娅·佩蒂诺蒂(Laetitia Pettinotti)剖析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相关内容

历经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加长延时的紧张谈判,新的气候融资目标终于在11月24日凌晨得以通过-这是一项更宽泛且欠缺明确性的呼吁的一部分,该呼吁号召所有与会国在2035年之前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融资额度提高到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  

然而,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相比,截至2035年,每年获得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与1.3万亿美元的诉求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不仅如此,这一数字仅仅只比发达国家在“一切照旧”的情况下(即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和更好地利用公私融资)所能提供的数额略高出少许。谈判拉锯战中涉及到了很多问题:新的气候融资目标应该设置在多少融资总额?其中多少应该是公共融资、又有多少来自于私人出资?这些融资具体用于何种气候行动(缓解资金、适应资金、损失资金和损害资金)?该协议为期多少年?以及监测过程应该如何设置? 

引发紧张态势和激烈争议、并直接影响气候融资目标最终数字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谁应该为这一新目标买单。回溯历史,发达国家有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以承认发达国家对我们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被认定为需要出资的发达国家的名单,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公约达成以来就没有任何新增,而不可否认的是,自那时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反复讨论,在第29届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折衷协议最终确定,由“发达国家发挥带头作用”实现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并继续保持发展中国家以自愿出资的方式参与气候融资,而且发展中国家没有义务向外界报告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的详情。换而言之,发展中国家依然维持现状。 

但这一协议是在早些时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会议召开期间发布的一份声明的背景下达成的,彼时,中国曾首次正式声明,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为发展中国家的化石燃料放弃计划以及气候适应项目提供了约245亿美元的气候项目融资支持。此外,中国也进一步表示愿意继续提供气候融资,但仅以自愿形式参与。过去,在联合国气候机制下被定为“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国家,也曾自告奋勇、主动承诺会向多边气候基金提供资金,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卡塔尔、南非和韩国。但作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必须正式作出承诺,从自愿转为义务为气候融资提供资金支持的压力。

达成一份既能体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精诚团结,又不改变它们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条约通过时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之列的地位、且不让它们失去获得气候融资资金支持资格的文本,始终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尽管与会国已在缔结的协议中再三保证,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额外出资捐款,不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发展或其作为“气候融资受援国”的地位。但最终事实证明,这些保证还远远不够,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式同意为该目标做出贡献。 

收入和碳排放阈值  

起初,发达国家在为期三年的谈判进程初期就呼吁扩大气候融资出资国的范围,将部分发展中国家纳入出资方基数-美国几乎毫不掩饰地表达它希望看到中国被正式认定为新的出资国。尽管欧盟并未指名道姓,但它同样支持扩大为气候议题提供资金的国家范围,其隐晦表达的理由是,出资国数量越多,气候融资目标就能获得更高的数额。

瑞士和加拿大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任何国家,但呼吁设定精确而具体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阈值,一旦超过阈值,该国就应该开始为新的气候融资目标提供财政捐款。在它们看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量和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旗鼓相当,而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则始终承担着为气候融资做贡献的义务。  

在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召开期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名来自发达国家的记者向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提出质疑:

“当我所在的国家被要求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而其中一些国家却正在大肆收购足球俱乐部和奢华连锁酒店时,我能对我们国内的受众说些什么呢?”

“美国国内政策似乎仍在持续影响着全球气候治理空间。”

不言而喻的假设是,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去证明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参与气候融资,那么它们就能更好地在本国国内为实现气候融资目标争取更多的资金。 

美国政策带来的后果 

那么,扩大气候融资国范围的倡议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特定的谈判要点凸显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的确确为气候融资提供了资金支持。有些国家的贡献已持续多年,有些国家则时断时续,这有望改变大众心目中“发达国家单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帮助其适应气候变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锢见,并让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互助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此次倡议也促使中国首次公开阐明其在气候融资方面提供和调动了多少资金。  

至关重要的是,鉴于美国有可能会退出巴黎协定,甚至或许选择退出气候公约,据此,正式出资国的基数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所减少。这种不确定的前景在欧盟参与气候融资的谈判中无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要为气候融资目标的大部分金额承担起责任。这或许也是促使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最终决定拒绝以义务出资的方式为新的气候融资目标做出贡献的原因。美国国内政策似乎仍在持续影响着全球气候治理空间。 

(编辑:Veronica DeVore,编译自英文:张樱/gj )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email protected]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OSZAR »